首页
> 专题报道 > 航天器无控再人大气层 > 科普解读
天宫一号,航天员的“太空之家”
发布日期:2018-03-28字号:[ ]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是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的“太空之家”,在那里航天人创造了诸多首次——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女航天员首飞、首次太空授课等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任务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也度过了难忘的“太空时光”。

神九任务航天员首访天宫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神九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入天宫一号,成为了这个“太空之家”的第一批主人。神九任务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驻留10天,圆满完成了手控交会对接等近30项在轨实/试验任务。

航天员景海鹏,作为飞行乘组指令长是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在当时也是中国首位两度飞上太空的航天员。飞行中他带领团队和“蛟龙”号潜航员互相致意,电波穿越深海龙宫与太空天宫,让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和作为一名航天员的自豪。

航天员刘旺,是我国首位在轨实施手控交会对接的航天员。为了在太空打出一个完美“十环”,在地面接受了近1500次的手控交会对接训练。2012年6月24日,刘旺按计划进行手控交会对接,他沉着冷静,以极高的精度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飞行期间正赶上刘旺妻子的生日,当天刘旺拿出心爱的口琴,对着镜头,给在地面的妻子吹起了《生日快乐》和《在水一方》,悠扬的旋律在天宫一号里穿梭,任思绪穿越空间,一切流动变为静止,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这一刻他用音乐把他们与家人、祖国紧紧地连在一起。

航天员刘洋,是我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是天宫一号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待工作,她一丝不苟,而闲暇时光,又不失童真。她在天宫里翻跟头,模拟游泳,打巡天太极拳,一张抱着熊猫玩偶入睡的照片,拉近了航天与公众的距离;她更是神九乘组的开心果,当刘旺对接成功后,她在手册空白页上写下几个大字:师兄你真棒!还画了个小太阳。她说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会看轻看淡许多,比如名和利;也会看清看重许多,比如情与义、国与家。虽然远离地球家园,但航天员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在天宫里他们更清醒地知道托举航天员飞天的双手,一个叫“科技”,一个叫“国力”。在离开天宫一号之前,刘洋给神十任务航天员留下了神秘礼物。

神十任务航天员再访天宫

时隔一年,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天宫一号迎来了它的第二批主人--神十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对神十任务航天员而言,它不仅仅是 “太空之家”,而且还是“天宫课堂”。这个课堂,把天、地、人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进入天宫一号,王亚平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神九乘组为他们准备的神秘礼物盒子。盒子里有一个刘洋亲手编织的红色中国结和写有神九任务三位航天员祝福的福字卡片。在天宫一号里,左前方舱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中国结,不仅喜气更代表中国元素。每当航天员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结,都觉得既亲切又自豪。在航天员太空授课的第四个实验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王亚平小心翼翼地把印有中国结的小贴片嵌入“水膜”,水膜依然完好。作为纪念,王亚平把太空授课的中国结小贴片和教具带回了地面。一个小小的中国结,看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千头万绪却又牢不可破,色彩鲜明却又超凡脱俗,包含了多少航天人的情愫和情怀! 

2013年6月11日下午,习主席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送航天员出征、为航天员壮行,带着这份信任和使命,聂海胜率队出征。6月24日,习主席又亲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航天员天地通话,亲切询问航天员工作生活身体等情况,勉励航天员圆满完成后续任务,习主席亲切的话语,让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也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注和期盼。他们说:在地面时,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时,天宫是家,祖国是梦。

都说天上1天,地上1年,太空摄像师张晓光真的用15年的努力换来了15天的飞行。在天宫一号里,通过摄像机、照相机、写日记等方式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王亚平那个美丽的水中倒影就是他的杰作,通过摄像机把那神圣的一刻永远定格在了太空,天宫一号承载着他人生的梦想,离开天宫一号前他深情地抚摸着镶嵌在舱壁上的五星红旗,恋恋不舍。

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有一双水晶般透彻的大眼睛,这份透彻里更透露着坚毅。作为太空授课主讲老师,她努力学习,反复琢磨钻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了大量精心准备。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与地面的中小学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40分钟,全国6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授课活动中,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王亚平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流畅,各项演示精确到位,天地各个现场配合默契、无缝衔接、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完美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远程教育课。质量测量、单摆演示、陀螺演示、水膜制作、水球制作、悬空打坐、大力神功等等,一项项奇特的演示、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太空授课活动即将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各自用一句话寄予青少年学生。聂海胜说:“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张晓光说:“深邃太空,奥妙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太空授课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同行、广大民众和媒体的高度赞誉,成为神十任务的最大亮点。这是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活动,不仅拉近了航天和公众的距离,彰显了中国自信、开放的大国形象,更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追寻梦想、追求科学的种子,是科技与教育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典范。

在神十任务期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驻留12天,圆满完成了太空授课等30余项在轨实/试验任务。

6月25日早晨,三位航天员仔细查看了每一个角落,结合手语告别天宫一号:“梦圆天宫,心系祖国,我爱你们,衷心地谢谢你们!”;“感谢大家12天的支持和陪伴,离开天宫前,向你们致敬!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的任务还将继续,精彩还将继续,再见!”。

按照流程,指令长聂海胜最后离开天宫一号。完成状态确认后,聂海胜向天宫一号告别敬礼,而此时已先行进入飞船轨道舱的张晓光和王亚平,也对着天宫一号里的国旗敬礼,向天宫一号告别,他们泪眼婆娑,久久不愿离开。

再见,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载入了中国航天史册,它为交会对接任务以及航天员在轨驻留的生活、工作和安全提供了保障,为建造中国空间站积累了宝贵经验。

再见,天宫一号!

灰烬,虽然总归要熄灭,可它毕竟燃烧过;

流星,虽然最终要陨落,可它毕竟明亮过;

落花,虽然难免脱落枝头,可它毕竟芬芳过;

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灿烂过。

待兴尽,再出发,航天事业永远在路上。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黄伟芬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