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中的配角,却在太空中大显神通
发布日期: 2020-11-26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上个世纪中叶研制出宇宙飞船,随后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最初,因为不清楚太空环境对人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科学家们开始训练培养动物航天员,其中主力军是小狗和猴子,也有一些其它动物被送入太空,比如水族生物。
水族航天员最早可以追溯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联月球计划”,在该框架下科学家们开始利用飞行试验来研究太空过载对活体机能的影响。1968年9月苏联成功发射了飞船“7K-L1 9号”,该飞船又名“探测器5号”,飞船上搭载了两只中亚海龟。自此之后,水族航天员的队伍开始慢慢壮大起来。
从无垠大海到浩瀚星空的水母
你是否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有近6万只水母绕地球轨道飞行?这可不是水母的大规模入侵,而是水母以科学之名进行的太空旅行。
进入太空后人们所处的是失重的状态,因此,航天员需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尽管如此,他们长时间待在太空中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说肌肉松弛。而科学家不断探索这些问题,希望找到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经过很多调查研究和基础实验,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到一种叫做“海月水母”(moon jellyfish)的生物身上,虽然说它们并没有大脑,而且身上95%的成分都是水,但是因为这种动物总是长期的在海洋里面生活,所以说它们的活动过程就和人们在母体的羊水里面很相似,这些动物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训练,放到太空中就可以模拟出来失重情况下婴儿的发育和生长的状况,这对于以后人们能否实现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家选择这种动物,主要还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一种硫酸钙小晶体,这个晶体是水母身体内特殊的重力感应器,水母的方向发生改变时,晶体就会滚动,因为水母体内有相应的感应细胞,会产生特定的信号。就这样,水母被NASA选为了航天员,等待飞入太空。
水母航天员
1991年,作为NASA第一次太空实验室生命科学任务的一部分,科学家向太空中运送了超过2000只海月水母。航天员诱导这些水母并生产小水母,然后进行监测,研究零重力下对水母生长发育的影响。
待小水母出生后,科学家们将小水母带回地球,看看太空环境对小水母的机能产生了什么影响。等小水母们回到地球,它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失去了方向感。科学家们从水母身上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经历太空环境后,人类必然会经历失去方向感,内耳可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之,水母飞天,为推动航天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命力顽强的水熊
后来,在太空中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在一些实验中,蟋蟀能够生出小蟋蟀,初生的老鼠能学会爬行,而水熊(Water Bear)竟然能够在真空和太阳辐射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
其实,水熊不是“熊”,也称为水熊虫,水熊体型极小,最小只有50微米,而最大的则有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其身体表层覆盖着一层水膜,用于避免身体干燥,同时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气。
搭乘ESA的飞船进入太空的水熊
2007年9月,欧洲航天局(ESA)的FOTON-M3卫星搭载着两种干缩的水熊进入太空展开实验,该实验由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牵头负责研究。水熊暴露在太空环境中整整10天后返回地球,科学家们研究水熊在太空环境中是否会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和来自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的影响。
实验证明,水熊在太空环境中都生活得很好,和在地面上没有多大区别。所测试的两种水熊中的一种,被遮挡住太阳辐射的样本68%在再水化后30分钟内完全恢复,并且成功孵化出幼虫。但是遭受太空环境和太阳辐射双重考验后的样本,被放回水中只有10%存活了下来,并且,所有的幼虫都没有孵化出来。尽管如此,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在双重暴露下仍然有样本存活的动物。
其他进入太空的水族生物
除了水母,NASA还将青蛙、蝾螈和海胆等生物送入了太空。根据NASA的观测和研究,鱼和蝌蚪在太空环境下出生,不会沿直线运动,而是环状运动。
蟾鱼
1975年,苏联乌龟创下了纪录——它们在无人驾驶的联盟-20飞船上遨游太空90天。后来,由于鱼的透明皮肤和快速进食习性,鱼类成为理想的太空实验对象。1997年,随哥伦比亚号进入太空的还有蟾鱼,用以研究低重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选择蟾鱼是因为它的耳结构与人类相似。2012年,日本HTV-3货运飞船携带了装满叫做“梅达卡”鱼的一个鱼缸抵达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多项太空实验。(王霄)
(责任编辑: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