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空间站做实验?
发布日期: 2022-03-10
信息来源: 中科院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为什么在空间站做实验?世界航天大国为什么竞相发展空间站?它能为人类提供什么样的特殊条件,来支持开展各方面研究和实验?这与空间站的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它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
什么是微重力?
我们在地球之上300-400千米的轨道上,相对于6千余千米的地球半径,在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重力并没有消失,为什么会出现微重力的现象?
空间站上的微重力原理
如上图所示,航天器在做近8千米/秒的高速运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航天器应该是保持远离地球的匀速直线运动,而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航天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航天器所受的重力提供了航天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这两个力基本相等,使得在航天器上感受到的只有残余的重力,称为微重力。
在地球上,生命体和物质受到重力的作用,某些本质规律会被掩盖,在微重力条件下我们有希望发现被重力掩盖的物质本质规律。在微重力条件下,会产生如下物理效应:
第一个微重力效应是浮力对流极大的减小。
如下图所示,在微重力条件下加热物体时,比如水或空气,浮力对流消失后热交换基本停止,加热的水或空气可能停留在容器底部,只有通过扩散或表面张力引起的对流来发挥加热的作用。
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对流基本消失
第二个微重力效应是沉淀和分层现象基本消失。
当把铁块等密度大的物体放入密度小的水中时,如下方左图在重力条件下物体将下沉,而如下方右图在微重力条件下物体则不会下沉。
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中曾经演示了兵乓球在水中可以停留,就说明了沉淀消失的现象。同理,在地面重力条件下将油倒入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而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油和水将混合在一起,无法实现分层。
微重力条件下沉淀与分层现象基本消失
左:重力条件 右:微重力条件
第三个微重力效应是压力梯度极大的减小。
在地面重力条件下,随着位于水下的深度越深,物体受到的水压越大,而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水压不随水的深度变化。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当我们潜水时越往下会感觉胸部受到的压力越大,会渐渐喘不上气,而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不同深度的位置水压是基本不变的,不同水深的压力差消失了。
微重力条件下压力梯度基本消失
左:重力条件 右:微重力条件
第二,载人空间站有人的参与,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模块更换和维修维护。
中国航天员在轨进行出舱活动
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在轨工作了30余年,期间经过了5次维修。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修,下图为哈勃望远镜第4次维修前后观测到的宇宙图像。正是由于航天员的参与,才使哈勃望远镜能够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取得众多国际瞩目的科学成果。
哈勃望远镜第4次维修前后成像质量对比
左:修复前 右:修复后
第三,载人空间站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可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
在轨开展的生命、材料等科学实验,有必要将实验后的样品返回,回到地面做进一步研究,如生命科学实验样品回到地面进行基因测序和后续的研究、材料样品进行剖分并开展X射线衍射研究等。我们可以通过载人飞船将空间站实验样品返回,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
载人飞船返回示意图
第四,在空间站特定的轨道高度,便于进行天文、地球观测和空间物理研究。
以天文观测为例,由于大气的吸收和干扰,宇宙中的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超长波等无法在地面有效观测到,相关谱段的天文观测需要发射观测仪到太空中开展观测。
宇宙中不同谱段信号受大气的影响
对于地球观测,空间站在一定的轨道倾角下绕地球高速运动,而地球同时在进行自转,这样在空间站可以快速地对地球进行遍历观测,每3天即可覆盖陆地的90%左右,能够对地球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并快速对灾害进行预警。(中国科学院 张伟)
(责任编辑:刘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