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座谈会现场图 (杨志远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4月26日】为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京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就工程未来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空间站应用和载人航天后续发展提出了多项宝贵建议。
载人航天未来可期
中国空间站正处于全面初样研制阶段,计划在2018年发射实验核心舱开始建造,2020年前后建成和开始运营,届时或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在轨空间站。在谈到未来合作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建议,应谋划如何和国际上的同行共同利用中国空间站,进行和平的太空探索,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
图2: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发言 (田雅文 摄)
载人航天作为中国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专家代表对后续发展畅所欲言。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沈荣骏表示,载人航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建设一个有人干预的大型可组装空间飞行器。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牛红光认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瞄准载人月球探测这样一个新目标继续走下去,早日实现中国人登月和中国在月球上建考察站,为向其他星球的载人深空探测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图3: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发言(张琦 摄)
图4: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牛红光发言(张琦 摄)
航天应用要立足长远
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期间,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了多项空间应用,同时为载人航天成果应用推广做出了有益尝试。航天事业的发展应以服务于民为最终目的。截至目前,我国载人航天成果已经在国土资源调查、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部党委书记王志刚认为,过去我们的目标是进入太空,现在的目标是如何在太空上开展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的应用,最终目的在于开拓科学应用和经济社会的价值。沈荣骏院士谈到,载人航天事业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应考虑到未来涉及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应用。
图5: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王志刚发言(张琦 摄)
以航天精神推动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是无数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代表所有航天员坚定地表达了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的勇敢担当,“我们时刻准备着执行艰巨的任务,满怀豪情地探索遥远的太空,坚毅果敢地挑起航天梦的担当。在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6: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发言(田雅文 摄)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勉励科研工作者在航天创新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表示,航天人应以创新的理念和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南,发挥科学院创新的活力,也发挥航天人严谨的做法,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图7: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发言(张琦 摄)
着力培养未来主力军
载人航天工程顾问、原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载人航天的发展应从年轻一代着手。“年轻的队伍应该把历史责任承担起来,不辜负国家人民的期望,再接再厉,争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由航天大国变成航天强国,最终能够在世界上坐稳前三名。”
图8: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发言(张琦 摄)
培养年轻的队伍应从青少年着手。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就此刮起航天科普热潮。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载人航天科普传播,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让航天科普工作在各年龄层形成影响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后续力量、前进支撑。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徐延豪表示,让学生从小立志热爱航天事业,长大以后学习航天技术,从事航天事业,这才是我们航天科学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
图9: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徐延豪发言(张琦 摄)
首个“中国航天日”座谈会,几代航天精英济济一堂,回顾载人航天辉煌历程,畅谈载人航天发展愿景,共绘载人航天新蓝图。愿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星光熠熠,开启新征程!(王楠 张媞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