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神舟领航
发布日期:2019-11-19 字体【

壮丽启程,无畏向苍穹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露出了运载火箭和试验飞船的雄姿。捆绑式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两面巨幅五星红旗,醒目地印在火箭两侧,在灯光照射下,鲜艳夺目。

神舟一号发射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一团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像一条巨型火龙,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为我国的航天发射史册增添了新的一页!

神舟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主要任务是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的机会,着重考核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重点验证飞船返回舱控制及回收技术,考核飞船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以最小配置突破飞船无人状态下的关键技术。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重任在肩,使命高一切

鲜为人知的是,这艘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

神舟一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回忆道,当年研制神舟一号的情况很特殊。立项的时候要求“争八保九”——即争取1998年首次发射,确保不晚于1999年发射。但是按照飞船的研制进度,要实现这个目标太困难。“按照程序,我们1998年11月才做初样地面试验,暴露出问题后进行改进,然后再生产,送正样上天。从初样地面试验到正样发射只有不到一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戚发轫表示,军令状已经立了,就必须想办法准时发射。最后他和研制人员们想出来一个办法:借鉴曾研制过的返回式卫星的经验,利用做过地面试验的初样的部分组件,改装成用于发射的正样飞船。

“这个办法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就下定决心这样做,也获得了领导的支持。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但是也需要有一点大胆。”戚发轫说。

飞船全貌

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当时飞船中大部分的重要部件都没有备份,质量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就连极小概率的失误都不允许出现。这背后是全国110多家科研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全部心血。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国各行业大协作的结晶。

 

如约归来,天地任往返

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随后,神舟一号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它犹如被驯服的烈马,按照航天专家的意愿,从无际的苍穹向着归宿——内蒙古中部地区降落。

在飞船预定着陆场区,各种测量设备翘首以待,技术人员时刻准备捕获“巡天使者”。“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前置雷达站的报告打破了片刻的沉默,雷达捕捉到了神舟飞船。喜讯接踵而来—— “减速伞分离”,“主伞全开”。3架直升机根据信标信号飞去。神舟号飞船距地越来越近,在约有1.5米的一刹那,船载着陆缓冲发动机同时喷出的烈焰,划破夜空,染红了草原,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的飞船,稳稳落在大地上。

神舟一号返回舱

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遨游太空21小时后顺利返回。此次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考核了飞船系统的舱段分离技术、调姿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它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踏上了新征程!

从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了圆梦九天的壮丽起飞。戚发轫院士强调,“神舟一号是我们载人航天圆满的第一步,从无到有。”从此,中国人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太空轨道。在随后的几年中,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无人试验飞船相继发射,为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这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太空活动彰显着中国载人航天的非凡速度。

在神舟飞船发射20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写下了这样的寄语:“2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接连成功,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应用效益日益显现,谱写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壮美篇章。未来,中国空间站必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必将迈得更大、更远。”

在筑梦太空的征程中,神舟飞船将继续穿梭于寰宇之间,在星辰大海中领航前行!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责任编辑:周雁
分享到:
0
相关推荐